吕女士参加了一次“一分钱购物体验”,结果被人套出了信用卡的信息,将其银行预留手机号码更改,盗刷了12000元。因吕女士拒绝还款,交通银行将她告上法院,追索欠款。昨天,此案在西城法院开庭审理。盗刷的钱该由谁承担、银行有无过错,成为庭审焦点。
庭审现场
一分钱购物落陷阱
银行的起诉理由很简单,2010年11月,吕女士办理了一张交通银行信用卡,开卡消费后发生透支本息共计13769.83元,银行要求吕女士偿还。
欠债还钱,天经地义。但吕女士却觉得这笔钱不该她还。
原来,2012年10月8日,吕女士使用这张信用卡在淘宝网上购买了“一分钱购物体验”的商品,在网上输入了身份证号、卡号、密码、电话等信息。支付完后,一名自称为支付宝员工的人打来电话,向其核实了包括交易密码、身份证号、验证码、预留手机号等诸多办卡信息。
4天后,她收到一条银行短信,称其已修改预留手机号码。因为每天都收到许多类似的诈骗短信,所以她并没在意。
过了几天,银行打来电话,告知其信用卡被盗刷了6次,共计12000元。经过核查,这6次盗刷行为发生在吕女士的预留手机号码被更改几分钟后。由于手机号码已被修改,吕女士一直没有收到银行消费短信。
庭审激辩错在谁
交通银行的代理人介绍说,去年10月12日,交行交易系统接到一个来电,凭借身份证号、交易取现密码、验证码三项信息对吕女士信用卡的网上银行预留手机号码进行更改。修改后,银行系统自动发送一条短信到原预留手机号码。吕女士收到短信后,三天内没有对此异常行为作出任何反应。吕女士信用卡发生的6笔网银消费,全部是凭借密码消费。银行发现异常,主动联系了吕女士。
银行认为,信用卡领用合约中载明,如果持卡人未保管好身份证件或泄露密码造成损失,银行不承担责任,应由持卡人自负其责。
不过,吕女士认为,卡片被盗刷错在银行。
“我承认在淘宝购物时我们有失误,但是银行也有错误。”吕女士的丈夫在法庭上说,录音里可以听出,修改预留手机号时,是一个大老爷们儿打电话说是卡主本人。“我媳妇是女的,录音里的人是男的!银行还问是本人吗?能是本人吗!银行根本没有核实是否为本人,就把预留电话更改了,有明显过错,造成信用卡被盗刷。”
银行代理人表示,根据语音操作平台的记录,修改预留电话时,银行进行了三项验证,分别是身份证号、交易密码、验证码,验证这三项就基本上能够确定是本人在修改信息。目前,所有银行都是这样的操作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