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8日,财政部、发改委、国土部、国家民委等超过30个中央部门均发布了2012年部门决算。其中最为人关注的2012年“三公经费”完成预算的98.30%。财政部、国土部、中国气象局等部门“三公经费”均较预算减少,也有发改委等部门因承担临时任务而造成因公出国经费超预算690万元。
此外,财政部国库司负责人介绍,原铁道部因涉及机构改革暂缓公开部门决算。
“三公经费”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(境)经费、车辆购置及运行费、公务接待费。今年中央部门自2011年首次公开部门决算以来,第三年公布部门“三公经费”决算。
今年各部门晒“账本”时间较去年提前一天。6月27日,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2012年中央决算的报告。29日,会议批准了2012年中央决算。按规定,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后,财政部会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,中央部门将在收到批复后陆续向社会公开决算。
根据财政部4月份公布的数据,中央本级2012年“三公经费”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为80.95亿元。其中,因公出国(境)费21.65亿元,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4.32亿元,公务接待费14.98亿元。与2012年初预算相比,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增加1.11亿元。财政部称,增加的主因是国家邮政局新设省级以下邮政监管机构等特殊事项,经国务院批准,增加了一部分“三公经费”财政拨款预算。
去年两会期间,时任财政部长的谢旭人曾表示要严控“三公经费”,当年仍将按照零增长来安排,不过部门决算显示,各部门的“三公经费”增减不一。
发改委的“账本”显示去年因公出国(境)费预算3005.08万元,支出决算3699.42万元,超过了690万元,对此,发改委解释称,因承担了国务院临时交办任务以及组织大型国际会议所致。
财政部、国土部、中国气象局等部门“三公经费”均在完成预算数的90%以上,但未花完。上述部门均表示,原因之一就是按国务院要求从严控制“三公经费”开支。
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,部门支出是否正当、合理,要结合部门工作职能、承担的任务、机构设置和人员数等实际情况综合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