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,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探索负面清单这种新的经济管理模式。此举意味着今后超过80%的外商投资改为备案制。“负面清单”管理模式将大大释放企业投资的活力。但是,其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。在金融、航运等诸多服务业领域,我国的发展较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。有人担心,实施这种制度将打击国内竞争力较为薄弱的产业。
这次负面清单共列出18个门类1069个小类。其中对约190个小类有管理措施,约占整个产业小类的17.8%。也就是说,超过80%的外商投资项目将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。
自由贸易区具有如下亮点:
1、由审查到备案: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的作用是,在负面清单以内的外商投资,按照原来的办法来管理,但是在负面清单以外的,这次方案里面非常明确,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,把项目的核准制改为备案制,把原来合同章程的审批,改为备案管理。再加上这次相应的商事制度改革,将大大方便投资者。
2、动态调整:这次发布的负面清单,是2013年版。在实践当中,我们是第一次使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,对外资的准入进行管理,这当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,也可能会遇到很多使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传统模式有矛盾的地方,或者相关方面有不配套的地方。这就为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一个空间,也可能会发布2014年版、2015年版。这个是从试验的角度制定负面清单,不是一个双边谈判的负面清单,是一个主动开放、主动改革的负面清单,是探索这种管理模式,所以这个也请社会各界给我们试验的机会和时间,用建设性的态度来支持我们来做好改革试验。
3、宽进严管: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工商登记制度上做出了众多“宽进严管”的尝试。专家认为,“宽进”意味着自由,但不意味着混乱;“严管”意味着秩序,但不意味着束缚。将政府不该管的事儿还给市场,这种政策的“减法”,带来的将是市场活力的“加法”:让企业“轻装上阵”,就能让百姓享受更舒适的服务。
4、认缴实缴到:根据29日公布的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支持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意见”),除法律、行政法规对公司注册资本实缴另有规定的外,其它公司试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。从“实缴制”向“认缴制”的转变意味着放开门槛限制,理论上一元钱都能办公司。公司设立时不再需要验资,营业执照上不再出现实缴资本,无形资产等其他资产也可算做注册资本,且资本认缴的时限也是企业说了算。
5、公示代替年检:根据《意见》,除法律、行政法规、国务院决定规定的企业登记前置许可事项外,在试验区内试行“先照后证”登记制度。而且,试验区内还会将企业年度检验改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。企业应当按年度在规定的期限内,通过市场主体信